同治元年即1862年,正處于兵火之中的江南大地哀鴻遍野。開埠以來,華洋雜處的上海,繁華一時,此時正處于天平軍的兵鋒之下,形勢岌岌可危。
所謂亂世英雄,李鴻章就在這時離開了曾國藩的幕府,遠赴上海。此人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抱負。但面對太平天國重重圍困下的上海,也是束手無策。這時上海紳商坐不住了,雇傭了七艘英籍輪船,橫穿太平軍占領(lǐng)區(qū),以每次載運3000人的規(guī)模,共分三次將李鴻章和他的子弟兵淮軍9000人運到上海。
江南制造總局的創(chuàng)辦人李鴻章
這是這位“東方俾斯麥”第一次近距離見識了什么是“堅船利炮”。在中西華洋的眾目關(guān)注中,扛著抬槍刀矛,頭裹布巾,身穿寬大的勇字號衣,腳蹬草鞋的淮軍,成為上海駐防各軍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成為清政府守住上海、收復江南的主力。
此時李鴻章的對手是太平軍最精銳的部隊,忠王李秀成部,不僅兵多將廣,而且還配備了西式槍炮。這讓李鴻章羨慕不已。他告訴老師曾國藩,自己深以中國軍器遜于外洋為恥。假如中國能自己造開花大炮、輪船,西洋人肯定不敢輕視于我。
1863年,一名剛從英法聯(lián)軍中辭職的英國人,走進了李鴻章幕府。他名叫馬格里,后來加入了淮軍,娶了一位中國妻子。他向李鴻章提出一項重要建議。即淮軍從西方購買彈藥的成本太高,“買一顆從英國炮船上偷來的很普通的12磅炮彈要費30兩銀子,買一萬粒最差的于彈也要19兩銀子,即6英鎊?!薄拔腋嬖V他(李鴻章),歐洲各國都開辦大工廠制造軍火,中國若為本身利益著想,也應該建立這樣的工廠?!睘榱俗尷铠櫿孪嘈糯耸碌目尚行院妥约旱哪芰?,馬格里借擔任淮軍炮隊教習之便,利用簡單的工具,制造了一顆炮彈和引信等配件。
江南制造總局造炮的機器
這讓李鴻章明白槍炮子彈不是什么“奇技淫巧”,而且萌生了創(chuàng)立軍械制造廠的念頭。
和李鴻章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他的老師曾國藩。最初也只是為了供應湘軍所需的西式彈藥,于1861年在安徽安慶設(shè)立了湘軍安慶內(nèi)軍械所,網(wǎng)羅徐壽、華衡芳、李閃蘭等國內(nèi)詳務人才于其中。從生產(chǎn)槍炮彈藥開始,逐漸試制西洋槍炮,但是成果并不樂觀。
就在兩大洋務領(lǐng)袖陷入困頓時,一個絕好的機會出現(xiàn)了。1865年,正在鎮(zhèn)壓捻軍的李鴻章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個洋人辦的鐵廠,不僅能造槍炮,而且能制造輪船。如今洋人愿意出售,要價十萬兩。早想設(shè)廠制造槍炮彈藥的李鴻章十分動心,無奈囊中羞澀。恰在此時,有個被革職的海關(guān)道翻譯愿拿出四萬兩銀子促成此事,算為自己贖罪。李鴻章又從海關(guān)借來一些銀子,這樣就買下了洋人的機器廠。
李鴻章購得該機器廠后,正式改名為江南制造總局,中國工業(yè)史上著名的“江南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總局”是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創(chuàng)意,所謂“總”就是說不單單槍炮船只,還包羅各種機器。但由于財力和人力有限,各種機器也僅指軍械方面的機器。
翻譯館
與此同時,曾國藩派有中國留美第一人之稱的容閎前往美國購買機器,猶如給江南制造局成立獻上的厚禮,江南制造總局成立后不久,1865年底,容閩自美國訂購的大批機器飄洋過海歸來,曾國藩決定將這批機器全部撥給江南制造總局使用,以壯大規(guī)模。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機器的增多,原來狹小的機器制造廠已經(jīng)不能滿足江南制造總局的需要。
1867年夏天,上海城南高昌廟鎮(zhèn)一夜之間熱鬧了起來。大批軍隊、民夫聚集而至,大興土木。瀕臨黃浦江的大片土地上,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廠房建筑撥地而起,當年共建成機器制造、木工、鑄鐵、鑄銅、打鐵、傷船、鍋爐、火炮、步槍、火箭等多個車間(和福建船政一樣,這些車間當時也都稱為“廠“),制造局公所、文案房等辦公、培訓機構(gòu),以及煤場、倉庫等材料堆儲場所。在這連片建筑的人口處,門樓上赫然醒目幾個大字: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江南制造總局創(chuàng)辦后,數(shù)年之間就造出輪船四艘,洋槍、大小開花飽、洋火箭等數(shù)千件。
李鴻章說:江南制造局是中國最大的軍工廠。
江南制造總局的機器和工人
近代海軍奠基人沈葆楨說:凡直隸督臣和江南各省使用的武器,都是由江南制造局提供的。
清朝大員端方說:江南制造總局制造的槍炮彈藥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槍炮、子彈、煉鋼等廠成效昭然。
著名官商盛宣懷說:金陵、天津、福州、廣州、漢陽等廠的興起,都借鑒上海制造局的成規(guī),是它開的好頭。
可見江南制造總局在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