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太寵孩子了,我該怎么辦?老人家一般都寵愛自己的孫子孫女,我家的老人也是特別寵愛孩子,自己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方式,但是老人家壞了你定的規(guī)矩要怎么辦?
寶寶,作為長輩的寵愛收割機,一直以來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很多媽媽說家里老人如何寵孩子,導(dǎo)致孩子對自己的話都當耳邊風,說了不能吃零食、不看電視,一到了爺爺奶奶那就肆無忌憚的吃,攔都攔不住... 俗話說“隔代親,更動心”,老年人的確更疼愛孫輩。
那么怎樣避免消除隔代親的消極影響?怎么解決老人對孩子教育上的矛盾呢?嚴媽來說說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誰帶誰做主、抓大放小、堅守原則性問題
妙招一:誰帶孩子誰做主
如果你只是偶爾請祖父母幫忙照看一下孩子,要么你就要強勢到底,一定要按照你的規(guī)矩來,但如果你做不到,索性就全忍了,反正都只是偶爾的情況,就讓老人孩子都放縱一下子。
如果你需要祖父母長期幫你照顧小孩,比如一周固定幾個白天,甚至孩子根本就住在他們那里,反倒是你周末才會過去看看孩子,那其實是爺爺奶奶代替你行使了父母的責任,怎么帶孩子當然只能由他們說了算。
只有整天都帶孩子的人才有體會,很多時候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而是要配合小孩子的情況。爸媽既然把孩子交給祖父母長期照顧,就必須信任他們的方式。
想想看,如果是你整天照顧孩子卻被別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你會不會生氣?你的育兒理念,只能自己照顧孩子的時候?qū)嵤?,否則就應(yīng)該閉嘴,也只能閉嘴。
妙招二:抓大放小,誠懇溝通
你對上面說的不服氣吧? 難道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能作主了? 好吧,如果你真的對什么事情看不過去,那就說吧。說之前要先多想幾次,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免得讓爺爺奶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談的時候,態(tài)度要誠懇而尊重,最好讓爺爺奶奶覺得你是和他們一起商量解決方法,而不是在指責他們。在交流的時候要耐心細致,應(yīng)該首先肯定老人對孩子的感情,特別是要充分肯定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貢獻。
一般情況下,要避免媳婦和公婆 / 女婿和岳父母直接交鋒,誰的爸媽誰去談,因為父母子女之間,說話的人可以比較放松,聽的人也不容易胡思亂想,就算想了,也不容易跟自己的子女記仇。
妙招三:統(tǒng)一思想,堅守原則性問題
全家要達成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千萬不能一方管教,另一方拆臺。一家人協(xié)商一致,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請老人不要插手,并且在孩子面前要幫助父母維護一定的威嚴,這樣孩子才不會天不怕地不怕,也懂得尊重父母。其次,當雙方產(chǎn)生分歧的時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揭露出來,避免讓孩子產(chǎn)生僥幸心理。
遇到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在一些關(guān)于寶貝健康或安全的大問題上,仍然要堅持自己的底線,絕不能退讓。雖然這樣感覺有點不近人情,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哪些底線是一定不可觸碰的。那些吐槽老人的媽媽們也要注意,遇到這樣的問題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怕影響關(guān)系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找到了靠山。當然,為了雙方的和諧相處,事后找個時間避開孩子和老人主動進行溝通,在老人提出一些建議時虛心傾聽,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請理解老人為何容易隔代親
一是退化心理。我們常??吹接行├夏耆吮憩F(xiàn)出兒童的言行特征,正所謂“返老還童”。這種返老還童的心態(tài),使得老年人容易更看重子孫輩的情感維系。
二是眷戀心理。對青春年少時光的眷戀之情。于是,老年人愿意和孫輩們在一起,分享他們天真的快樂,無憂的快樂。
三是補償心理。老年人容易萌生空虛、失落和寂寞之感,希望通過某種活動來加以補償,把生活的希望和歡樂更多地寄托在孫輩身上。再有,有些老年人自己年輕時在子女身上可能留下一些遺憾,現(xiàn)在要在孫輩身上彌補。
四是認同心理。隔代親并不完全意味著對自己子女感情的淡漠,反而是以隔代親的方式表現(xiàn)在對子女的愛。
五是期待心理。人到了晚年的時候,期待心理就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您看,隔代親是不是有許多可以理解的地方,不僅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因此,應(yīng)該更好地發(fā)揮隔代親的積極因素,保持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
老人們過去的經(jīng)歷與我們這一代不同,育兒觀念存在差異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自己要轉(zhuǎn)變一種觀念都很難,更何況要改變老人們幾十年的固有認知呢?跟老人的育兒紛爭每個家庭都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chǔ)上,求同存異,家庭的和諧不該因為養(yǎng)育孩子而受到影響!記住,帶孩子是你自己的責任,老人給你帶孩子是愛不是義務(wù),而養(yǎng)育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中間的磕磕碰碰都不是什么跨不過去的坎,也歡迎各位寶媽留言發(fā)表自己的高招哦!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