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種“疼愛”放在心里就行,不要把它變成一種溺愛。小孩子在2歲開始就應該給他們立規(guī)矩,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實情不可以,那么如何給小孩立規(guī)矩有效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給小孩立規(guī)矩有效
1.承擔自然后果。
讓孩子親身體驗犯錯后帶來的自然后果,從中接受教訓。比如,做惡作劇,把垃圾桶打翻,就應承擔起將垃圾整理干凈的責任;吃飯時將餐具、飯菜丟到地下,飯后就要清理干凈地面。如果在公眾場合,孩子很抗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行動;即使家長獨自善后,也要告訴孩子,“因為我是你的媽媽,我要為你做的事情負責,但我更希望你能為自己負責”。
2.沒收喜歡的東西。
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時,簡單說教或許并不能讓孩子理解“錯在哪里”。此時,暫時沒收孩子最喜歡的一個東西,對他說:“媽媽把你最喜歡的汽車拿走,你會有什么心情呀?”可以幫孩子將心比心,試著理解別人。
3.畫畫。
當孩子出現(xiàn)傷人、
偷拿東西等情況時,家長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描述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和細節(jié),從而更好地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若孩子不愿說,可以讓他畫畫,根據畫面內容,再判斷孩子的心理,辨別問題。
4.對不好的行為開“罰單”。
5歲以上孩子已經明白獎勵的含義,同樣也明白支付“罰金”的含義。可以和孩子商議一個“集星星”的規(guī)則,當星星達到一定數量時,可以實現(xiàn)一個愿望或購買一個玩具;若有不刷牙、不早睡等破壞規(guī)則的舉動,就得摘掉一枚。
實施以上“手段”時,幾個大的原則一定要堅持。
第一,不嚴重的問題分散注意。當孩子看到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免不了這碰一下、那摸一下,這是天性,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讓他盡量遵守規(guī)矩。比如,在孩子摸來摸去,弄亂貨柜上的商品時,可以讓他一起來挑選商品。
第二,懲罰內容需堅定執(zhí)行,不能妥協(xié)。孩子因懲罰而哭鬧不可避免,家長可用其他方法安慰,不能孩子一哭就心軟。
第三,事先告知懲罰后果。對于孩子的不當行為,事先告訴孩子如果你繼續(xù)這樣做,就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樣他也能認真思考該不該繼續(x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時,可以提前告知“如果你不好好吃飯,等下餓了也不會有飯吃,因為已經錯過吃飯時間。”
第四,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跟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注意措辭,不要嚇唬、威脅孩子。應就事論事,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處罰后及時安撫。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