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能理解這位家長很著急想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心情,但同時也很擔心您靠“打”解決問題的方式給孩子起到一個“示范作用”,他可能會想:我是不是可以打其他的小朋友獲得我想要的東西?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有暴力傾向的少年兒童的家庭中就有這種經(jīng)常打罵的現(xiàn)象。因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觀察學習和模仿,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孩子打人的行為,通常是發(fā)生在遭遇挫折或情緒很激動的時候:比如他喜歡某個玩具,但是小朋友不給,孩子非常生氣,會動手打?qū)Ψ?。孩子小的時候,他的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還需要培養(yǎng)。如果孩子認為哭鬧能讓其他人“屈服”,滿足他的愿望,他就會哭鬧;如果孩子認為強勢的人能獲得更多服從,那么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攻擊對方。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父母和孩子間發(fā)生沖突時,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試著去理解孩子,處理矛盾沖突時,使用更多商談的語言、討論的方法。在家里營造一個這樣的氛圍,就是家庭成員在有不滿時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并主要集中在想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如果讓孩子更快學會處理和小朋友們的沖突,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小朋友間常見的沖突情景,在家里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戲,然后等孩子練習熟練后,帶孩子去有孩子一起玩的地方去試用這些方法。比如,孩子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的玩具很棒,我能不能跟你換一下,讓我也玩一會”或者“我們可以輪流玩,我玩五分鐘再給你玩“。如果碰到“熊孩子”占著玩具就是不給他玩?也可以說 “你都玩了那么久了,總不讓我玩。我很生氣。我們輪流來玩吧”如果對方還是不給,也可以教孩子學會求助,當孩子自己搞不定,旁邊有老師或者家長,也可以讓他們來幫助協(xié)調(diào)。 孩子發(fā)現(xiàn)這樣的解決方式更有效,就會逐漸的學會恰當?shù)谋磉_情緒的方法,并且能夠較好的處理生活中這些正常的沖突現(xiàn)象。
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孩子面對世界,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和他們的意愿不符時,會無助、沮喪,但礙于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完善,便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孩子最希望獲得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注和撫慰。但也有一些情況,哭也是孩子脅迫家長滿足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一種方式。孩子一哭,家長就妥協(xié)、讓步,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哭可以解決問題,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頻繁的使用這個方法來達到目的。
隨著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處理情緒的經(jīng)驗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越來越多,用哭來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就會減少。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一遇到問題就哭的階段,家長需要重視這個事情。剛才課程中分享的情緒處理工具箱中的5個工具,既有提高孩子情緒理解、情緒表達能力工具,又有提高孩子問題解決能力的工具,對您和您的孩子會有一些幫助。
這位媽媽非常愛孩子同時也善于自省,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真的不容易,既要照顧小baby,同時還不能忽視對大娃的陪伴。這是很大的挑戰(zhàn)!
首先想跟這位媽媽說,您其實已經(jīng)意識到打孩子行為不對,相信后續(xù)您會更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讓打孩子變成一個經(jīng)常性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教育孩子的手段。
那大寶為什么要吵呢?媽媽為什么會吼甚至動手去打大寶呢?這背后的原因需要這位媽媽思考。3歲也還是非常需要大人陪伴的年齡,因為小baby的到來,媽媽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去照顧小寶寶, 在大寶看來,媽媽陪伴他的時間比原來少很多,他會感覺媽媽不像從前那么愛他了。這個時候大寶可能會用一些行為來獲得大人的關(guān)注,比如哭鬧、比如行為退化等等。所以有二寶的媽媽們要特別注意對老大的陪伴,不要讓老大覺得有了弟弟妹妹后自己就被拋棄了。
同時對這位媽媽來說,您本身也需要外界的支持,您忍不住對孩子吼也反映出您內(nèi)心的脆弱和無助,也許需要家人更多的支持,比如,老二睡覺的時候讓家里的其他人幫忙照顧小baby,然后自己就可以去全心陪伴老大玩一會。對于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養(yǎng)育的任務非常繁重,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其他家人參與進來協(xié)助,這樣媽媽才會有更多的精力,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和處理孩子們的吵鬧問題。
嗯,這也是一個二胎問題。在前面的那個二胎問題里我已經(jīng)說明了媽媽要重視對老大的陪伴和愛護。有了老二之后,媽媽放在老大身上的精力會相應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是有辦法來解決的。那正好借助這個問題來具體說一下,怎樣做才能讓老大的心理上更有安全感,不會覺得弟弟妹妹的到來是在爭奪父母對她的愛。
首先,父母是要多跟大寶表達愛意。最直接地用語言來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告訴他們雖然有了弟弟妹妹,但爸爸媽媽的愛并不會減少,而他們也會因為多了一份弟弟妹妹的愛,會變得更加幸福。除了語言上的表達,我們還可以用肢體來表達,比如經(jīng)常擁抱和親吻一下大寶。如果經(jīng)常對大寶用這些方式表達愛意,就可以避免大寶產(chǎn)生失落感。
其次,是要有和大寶單獨相處的特殊時光。比如單獨帶大寶看一部他最愛的動漫電影,或者陪大寶一起做她喜歡的手工,或者每周有一個對大寶的陪睡日等等,總之讓大寶體會到自己有一些小寶寶也沒享受到的獨特“福利“,以此感到自己得到愛的方式和小寶寶相比雖然不同但并非不平等。媽媽們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意多想想類似的特殊時光。這種只跟大寶在一起的特殊時光會讓她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在意和愛。
可以讓大寶幫忙一起照顧老二,但是不要期望大寶真的能幫很多忙,即使出錯也不要責怪,帶著玩的心態(tài)讓大寶來參與。這樣大寶也不會對老二有太多排斥。如果更進一步,媽媽其實可以利用大寶的身份為他塑造責任感。每次大寶做得好的時候,著意表揚孩子是“弟弟妹妹的好榜樣”,說弟弟妹妹長大了一定要和哥哥姐姐學習這一點。這樣一來,大寶會建立自己作為弟弟妹妹楷模的心情,更能用好的行為來規(guī)范自己。
當大寶能為弟弟妹妹考慮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到且及時給大寶鼓勵。比如說小寶睡覺,對大寶來說,不出聲音比出聲音更難做到,那么是不是當大寶不出聲音的時候,媽媽也該好好表揚一下大寶呢?好習慣是夸出來的,相信對孩子更多的鼓勵一定能幫他塑造更好的行為模式。
第三點,就是需要爸爸的大力支持。在生育第二個孩子時,媽媽在照顧小寶寶上面不可避免地會投入更多,在這個階段,如果爸爸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陪伴大寶,情況就會好得多。其實,隨著孩子的長大,父親角色在孩子身心健康、性格形成方面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比如,爸爸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體能優(yōu)勢,多跟孩子做游戲。另外,爸爸們通常知識面都很廣,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教給孩子很多有用的知識。所以,一個做好準備陪伴孩子成長的父親,對家庭的幸福非常重要。
首先,不建議家長采用體罰的辦法。打孩子的舉動在規(guī)范孩子行為方面的短期作用非常明顯,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于規(guī)則與道德的內(nèi)化是沒有用的,更容易破壞親子關(guān)系,對孩子未來的同情心、攻擊行為方面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在管教中,親子關(guān)系是底線,不能破壞。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可以讓孩子面對事情自然的邏輯后果,也就是說,事先以尊重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不想吃飯,過了吃飯的點,就不能再吃飯了,餓了也只能等到下一頓飯再吃。如果一會兒孩子肚子餓了,這就是事情的邏輯后果,大人不要借題發(fā)揮來斥責嘲笑孩子,而應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嗯,你一定肚子餓了”,讓他自然學到,不吃飯,肚子會餓。管教孩子最終要讓孩子學會自律,就需要讓孩子從自己行為的后果中學習。
了解孩子喜歡吃什么。多給他們一些選擇權(quán)。把飯菜的形式和做法變得更豐富一些。用孩子喜歡的碗筷等等。
兩個建議:1.在行為管理方面,預防大于善后。2.給孩子承擔責任、從挫折中成長的機會。
我們可以事先把問題跟孩子討論好,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每天回家,要先花多長時間把作業(yè)寫完,然后才能看電視,不然就會怎樣怎樣。讓孩子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自己來負責管理自己,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提高。積極關(guān)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需要及時給予表揚,不要表揚結(jié)果,要表揚過程和態(tài)度,越具體越好,比如做作業(yè)很認真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很關(guān)心你。
進入中學以后,要讓孩子自己上鬧鐘。家長提醒幾次之后,就不提醒了,讓他遲到,承擔后果,從后果中成長。還有作業(yè),這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家長經(jīng)常不愿意讓孩子經(jīng)歷任何的失敗,一旦挫折來臨,孩子沒有機會體驗到失敗和挫折是必然現(xiàn)象,一旦挫折來臨會措手不及。
孩子在學齡階段,關(guān)鍵的任務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道理要講,但作用是有限的。孩子不認真學習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有許多孩子的原因是在學習方面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的正向關(guān)注,比如肯定和信任,或者在學習中沒得到正向的人際關(guān)系,比如師生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等。要管理孩子的行為,需要思考自己的觀念,是想讓孩子因不良行為受到懲罰,還是學會將來更好地適應生活?就像剛才前面所說的,親子關(guān)系是行為管理的重要因素,我們需要維護好親子關(guān)系,我們可以提醒好孩子,不好好學習的邏輯后果就是交不上作業(yè),學習成績會下降,這需要你自己承擔的。7歲的孩子,如果沒有太大情緒上的問題,是會關(guān)心自己的學習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