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征討噶爾丹時,年僅20歲的允祉就執(zhí)掌鑲紅旗大營,參戰(zhàn)打仗??滴跞吣?168年)他與皇長子允提一起被封為郡王。他是康熙帝眾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兩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貢獻(xiàn)是編書。他將康熙帝親制的律呂歷法、算學(xué)編輯成百卷的《律呂淵源》,他還支持并參與了《古今圖書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說是康熙帝最得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眾皇子中的佼者。康熙帝是一位善于以理止情的人,即使是心愛的皇子,犯了錯誤也不留情。但康熙帝覺得宗人府?dāng)M的是重了點,于是他從寬做了如下處理:允祉革去郡王爵,降為貝勒。辛保、馬克篤、哈爾薩俱革職,鞭100,準(zhǔn)其收贖。
綏色自任侍郎以來,實心效力,從寬免罪,但從此不再讓他管理王府事務(wù)。就因為提前剃了發(fā),致使允祉在貝勒位上呆了11年之久,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晉封為親王。這一剃發(fā)風(fēng)波,反映了康熙帝對死去的妃子喪禮的高度重視,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終康熙一世,再也未發(fā)生類似事件。妃園寢之謎。景陵的妃園寢不僅“之最”多,而且“之謎”也不少。那么,都有哪些謎呢?
/e/5c8b3937addea.png"/>
敬敏皇貴妃的葬地。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是怡親王允祥的生母。章佳氏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謚她為敏妃,雍正元年被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前面在講景陵“首創(chuàng)帝陵葬皇貴妃”時已經(jīng)講了雍正帝為什么追封敏妃為皇貴妃的原因。清朝官書記載,敬敏皇貴妃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與康熙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宮的,這個日期與她死的日期相隔了24年。在這24年期間,敏妃的金棺是入葬了,還是停靈待葬?在正常情況下應(yīng)該是入葬了,因為沒有任何理由不人葬而長期停靈。
那么她葬在了哪里?既然已經(jīng)入葬了,為什么又葬入了景陵?如果沒有入葬,理由是什么?她的金棺停在了什么地方?雍正帝有一道諭旨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雍正帝是這樣說的:昔日皇考建設(shè)妃園寢為母妃等殯所。惟妃母一位,皇考曾降旨暫安于陵寢琉璃花門之內(nèi),寶城近處,俟入寶城。今欽遵皇考原旨,奉敏把母安于寶城內(nèi)。在寶城內(nèi)安放者只有敏妃母一位,應(yīng)追封為皇考皇貴妃。諭旨說得很明白,敏妃死后沒有葬入妃園,而是停靈于景陵琉璃花門以內(nèi)的院內(nèi)。人們對這道諭旨頗有懷疑。
其一,景陵妃園寢內(nèi)共葬了1個貴妃和11個妃,其中有4人死于康熙朝。比敏妃早死5年的孝昭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死后10個月葬人了景陵妃園寢,比敏妃早死3年的孝誠皇后的妹妹平妃死后4個月葬入了景陵妃園寢,比敏妃晚死12年的良妃死后3個月葬入了景妃園寢。為什么單單敏妃不葬入妃園寢而停靈景陵?其二,皇帝陵內(nèi)襯葬皇貴妃的制度是雍正帝首創(chuàng)的,不是康熙帝創(chuàng)立的,所以康熙帝不會將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說,如果康熙帝想葬入妃嬪,溫僖貴妃和平也應(yīng)該比敏妃優(yōu)先,因為她們倆都是皇后的妹妹,又都比敏妃死得早。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溫僖貴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將敏妃葬入景陵這在情理上講不通。其三,康熙帝已開創(chuàng)了皇后先葬地宮,地宮門不關(guān),等待皇帝的制度。
敏妃死時,景陵地宮內(nèi)已葬入了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滴醯奂热幌雽⒚翦崛刖傲甑貙m,為什么不直接將敏妃葬入地宮。何必停靈于陵院內(nèi),增加許多麻煩其四,如果確實想將敏妃葬入景陵,也不會停靈于景陵院內(nèi),而應(yīng)該停靈于京城的殯宮。孝東陵的寧戀妃、端順妃死后都曾停靈于京北的曹八里屯多年。其五,在琉璃花門之內(nèi),寶城近處怎么停靈?那里既沒有房屋,也沒有地下室。金棺絕不會露天停放吧,那就得蓋房子,建殯宮。在陵內(nèi)建殯宮,可能嗎?其六,康熙帝絕不會預(yù)知敏妃會在幾十年后要葬入景陵而故意不將她葬入妃園寢,停靈于景陵。由此可見,雍正帝的諭旨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可是這道諭旨確實存在,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里。難道是雍正帝故意假造的諭旨,為他將敏妃葬景陵制造輿論準(zhǔn)備?這些我們現(xiàn)在還不清楚。為什么有個空地宮?《陵寢易知》是清朝守陵官員編寫的帶有工作指南性質(zhì)的一部書。祭祀時,為了不將墓主人的葬位弄錯,不僅畫了葬位圖,而且還編了一首葬位歌訣。這首歌訣是這樣的:景妃園寢主位多、四十八位式如何?園寢門內(nèi)左右審,左馬貴人右嬪。二層端婉定妃位,西邊熙嬪良妃對。十八阿哥三層?xùn)|,緊挨成襄嬪宮。西邊宜妃平憶是,寶頂相排如雁翅。四層妃位更尊嚴(yán),純惠溫順慧榮宣。五層尹貴和謹(jǐn)嬪,相接空卷十分準(zhǔn)。
伊布相隔新貴脈,通靜穆色常在。六層文藍(lán)二貴人、常瑞袁貴常在真。徐常石常常勒貴,壽常在券下相隨。七層尹祿常在共,妙秀慶靈號答應(yīng)。西邊春曉治牛雙,五位答應(yīng)緊靠墻。若能熟悉此位歌,園寢奉祀不用說。根據(jù)《陵寢易知》上畫的葬位圖和上面的葬位歌訣知道,第五排東數(shù)第三個寶頂下的地宮是空的,沒有葬人。為什么有空地宮?只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多建了一個,二是地宮內(nèi)原葬有人,到后來遷走了。這個空地宮屬于哪種情況?園內(nèi)的寶頂?shù)貙m數(shù)是根據(jù)皇帝的妃嬪數(shù)建的,既不能少建,也不能多建,嚴(yán)絲合縫,可丁可卯,所以第一種情況不可能。不是第一種情況就只能是第二種情況,如把敏妃死后的葬地之謎聯(lián)系起來考慮,第二種情況還真有可能。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