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清官與貪官都是并存的,清朝時期,和珅可謂是第一大貪官,他的家產相當于大清十幾年的稅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康熙稱贊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他的遺物僅有一套官服。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于成龍屬于大器晚成類型,他45歲入仕,一生為官23載,期間三次被舉薦為“卓異”,是歷史上清官的典范。
科舉之路多坎坷,人到中年方做官
如今的山西省方山縣北武當鎮(zhèn)來堡村,是于成龍的出生地,他入仕之前一直生活在這里。于家在當時雖不是大富大貴,卻也衣食無憂。
于成龍在家中排行第二,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于化龍。不過,在于成龍很小的時候,他的生母田氏就病故了,好在繼母李氏將他視若己出。
于成龍成年之后,試圖通過科舉入仕,然而現(xiàn)實卻總是令人失望。他23歲參加鄉(xiāng)試,只得個副榜貢生;35歲再戰(zhàn),依舊榜上無名。
這十余年里,天下大變,清朝取代了明朝,順治成為紫禁城的新主人。而于成龍也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只是前途仍然一片渺茫。
后來,他又被家中瑣事耽擱了幾年。直到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參加謁選,才當上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這一年,于成龍45歲,距離他第一次參加科舉已經(jīng)過去22年。
人到中年的于成龍,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信念,離開家鄉(xiāng)告別妻子,奔赴廣西羅城,開始自己的仕途生涯。
大器晚成也無妨,三舉卓異美名揚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大器晚成的于成龍,不僅用自己的才能贏得百姓稱贊,也得到上級官員和朝廷的認可,官職步步高升。
于成龍初到羅城時,這里的環(huán)境十分惡劣,縣中只剩六戶人家,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他上任之后,實行保甲法,嚴懲盜匪,約束瑤民,鼓勵生產,建立學?!?/p>
短短七年,羅城從一個深度貧困縣,變身成安居樂業(yè)的新家園。于成龍的才干,得到廣西巡撫金光祖的欣賞,在康熙六年朝廷考核官員時,他聯(lián)合兩廣總督盧興祖,舉薦于成龍為卓異。
之后,于成龍先后升遷為四川合州知州和湖廣黃州府同知(駐扎岐亭)。在合州,他招民墾田,借貸牛種,使得人口驟增;在岐亭,他偽裝成乞丐深入盜匪老巢,后率兵圍捕重懲,從而杜絕匪患。
因在岐亭治理有方,于成龍被湖廣巡撫張朝珍舉薦為卓異,之后升任武昌知府。
康熙十七年,62歲的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在任上,他上書康親王杰書,讓數(shù)千因通海獲罪的平民得以釋放;遇到疑案,他及時審訊,判決公正;普通百姓家的子女被搶到軍中為仆,他籌錢為他們贖身。
于成龍的表現(xiàn),被福建巡撫吳興祚稱贊為“廉能第一”。而他也因為第三次被舉薦為卓異,擢升為直隸巡撫。
宦海沉浮廿余年,天下廉吏第一人
于成龍實為天下廉吏第一,可不是后人吹捧出來的,而是“千古一帝”康熙金口親封的。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奉詔進京面圣,康熙稱贊他為“清官第一”,還賞賜他帑金、御馬,并且制詩褒獎他。
于成龍一生為官23載,最后官至兩江總督,于康熙二十三年去世,享年68歲,謚號清端。
而不管是做芝麻小官還是做封疆大吏,于成龍始終堅持初心,一心為民請命,每日粗茶淡飯,從不中飽私囊。
他去世之后,遺物也少得可憐,除了一套官服,只有鹽、豆豉等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難怪百姓聽聞他去世,如失至親,紛紛罷市痛哭,有數(shù)萬人自發(fā)為其送葬。
《清史稿》: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龍在擔任兩江總督時,曾因得罪了權貴遭到彈劾。他去世之后,康熙始知他是被人誣陷,于是加贈他為太子太保。
如今,距離于成龍故去已有330余年,但是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將被世代傳頌。
希望現(xiàn)在的官員和以后的官員,都能以于文龍為榜樣,以做貪官為恥,以做清官為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