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兵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得天下后,還在天下百廢待興的時候,就圍繞著老朱家開始進行資源分配,而且這種分配具有典型的老農(nóng)分家思維,他甚至希望自己的一生提前把整個帝國的無限事業(yè)全部打理好,規(guī)范好,只要子孫后代能嚴格遵守,就能實現(xiàn)長治久安。
所以,他一開始就對太子朱標悉心培養(yǎng),不但給他選最好的老師,并且親身示范如何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為了鍛煉他治國的能力,很早就開始讓他處理政務。與此同時,又加大了對其他皇子的分封制度設計,告誡他們千萬不要覬覦皇位。
然而朱元璋所設計的這一切,都因為太子朱標早死而告破滅。朱標死后,朱元璋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皇位,而且?guī)缀鯙樗麍?zhí)掌江山掃清了一切障礙,可沒想到的是,朱元璋死后第二年,燕王朱棣就反了。
面對皇叔朱棣,朱允炆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苦撐三年之后,兵敗而不知所蹤,朱棣登位,為明成祖。
有人說,朱允炆兵敗主要是因為無將可用,都是因為朱元璋晚年清洗元勛武將害得,如果不是朱元璋清洗,朱棣一定不會成功。
那么,朱允炆落得個“不知所終”的下場,真的是朱元璋害得嗎?
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炆的失敗主要在于自己在這兩點上犯了錯誤。
其一、他書生意氣太濃,有些自大。自從朱標死后,朱元璋就知道自己以前所有的構(gòu)想都得打亂重來,以前太子地位穩(wěn)固,能力出眾,能完全掌控局勢??蓳Q了皇太孫后就不一樣了,因為擔心君弱臣強,老朱家江山不穩(wěn),他開始大肆清洗元勛武將。
在立皇太孫前,特意把馮勝、傅友德、藍玉調(diào)出京城巡邊,隨后突擊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然后迅速清除了利益最相關(guān)的藍、常兩家勢力,后來又先后賜死馮勝、傅友德,幾乎為朱允炆當皇帝做好了一切工作,可以說朱允炆當上皇帝后什么都不用干,只按照朱元璋的布局做皇帝就行了。
可惜朱允炆書生意氣太濃,考慮事情只出于理論,總想迅速實現(xiàn)自己的“施政綱要”,并且有些自大,對局勢分析估計不足,不相信朱元璋生前留給他的政治布局,非要推倒重來,結(jié)果適得其反,讓矛盾迅速激化。
其二、急切變更祖制,心狠手辣。在削藩問題上,朱允炆有些太急于求成,而且心狠手辣。朱元璋剛死,就急吼吼地變更祖制,強行削藩,而且頗有些心狠手辣。連廢四個皇叔為民,逼死湘王全家,甚至燕王朱棣將兒子送去做人質(zhì),自己裝瘋都沒有讓他罷手。
而且,朱允炆有句“名言”叫“勿使朕有殺叔之名”,多少年來大家都以此為據(jù),覺得朱允炆仁慈軟弱,其實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是“殺叔之名”,而不是“殺叔之實”,意思是只要不給我背這個鍋,影響到我的名聲,別的事隨意。
他還過于急速地抬高文臣地位,貶抑武將勛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很多人在這次皇室爭權(quán)時持觀望態(tài)度。
事實上,如果朱元璋不清洗功臣,那么朱棣造反必然不會成功,但朱棣被鎮(zhèn)壓后,朱允炆的皇位一樣坐不穩(wěn)。被朱元璋清洗的馮勝、傅友德、藍玉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以朱允炆的資歷,根本鎮(zhèn)不住他們,如果他們再因為鎮(zhèn)壓朱棣有功,那么結(jié)局就明擺著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