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方抽檢未發(fā)現“塑料紫菜”
“市場上是否有用塑料薄膜做成的紫菜”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近三年對紫菜進行抽檢的結果顯示,目前未發(fā)現樣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現象。
北京市食藥監(jiān)局風險監(jiān)測處副處長張衛(wèi)民說,根據監(jiān)督抽檢數據庫統計,近三年北京共抽檢紫菜樣品278個,檢測了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劑,檸檬黃、日落黃等著色劑,鉛、無機砷、甲基汞等重金屬,多氯聯苯、亞硝酸鹽、二氧化硫、致病菌、霉菌等近30個項目。
結果顯示,有3個樣品不合格,合格率為98.9%,不合格因素是2個樣品鉛超標、1個樣品二氧化硫超標。
真紫菜泡水后吸收水分,光滑;而塑料薄膜不吸水,不光滑。
2.實驗室檢測區(qū)分紫菜與塑料
為驗證“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北京市食品安全監(jiān)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45個紫菜樣品和3個塑料薄膜樣品進行了鑒別。
北京市食品安全監(jiān)控中心吳燕濤博士說,針對近期網絡上熱傳的“用塑料袋制作紫菜”的視頻,綜合考慮紫菜和塑料袋的品質特性及兩者的差異性,北京市食品安全監(jiān)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制定了紫菜鑒別方案,利用氨基酸分析儀、紅外光譜儀、掃描電鏡等技術手段,對45個紫菜樣品進行了真?zhèn)舞b別和具有一定特征成分的檢測。
通過結果分析顯示,從外觀看,紫菜和塑料袋斷面微觀形貌具有明顯差異。紫菜的斷面結構復雜,兩側分別有兩層薄膜,中間夾著排列整齊的一個個紫菜細胞,而塑料袋的斷面結構致密,只有剪切時留下的撕裂痕跡,沒有復雜的多級結構。
紫菜樣品斷面的掃描電鏡結果
塑料袋樣品斷面的掃描電鏡結果
從光譜圖看,不同品牌紫菜樣本紅外光譜圖相似度較高,在1643cm-1和1539cm-1附近具有蛋白特征吸收峰,而塑料袋在以上波段均無特征吸收峰。
從成分看,紫菜中都檢出較高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而且含量分布比較集中,并且富集了較高的有機砷、磷和鈣元素,含量平均為35.8mg/kg、5989mg/kg和4124mg/kg;在塑料袋中未檢出蛋白質和氨基酸,相應的有機砷、磷和鈣元素含量分別為<1mg/kg、<0.05mg/kg和1038mg/kg。有機砷和磷可對紫菜中摻假使用塑料袋的情況進行有效辨別。
吳燕濤說,根據檢測結果,送檢的45個紫菜樣品均未發(fā)現網傳視頻所說的用塑料袋造假問題,蓄意使用廢棄塑料制成紫菜的問題應該不存在。
3.生活小貼士
1、注意色澤,以紫紅色為好,色澤發(fā)紅則菜質較嫩,如色澤發(fā)黑可能是隔年陳紫菜。
2、注意厚薄均勻,無明顯的小洞與缺角,如有小洞,可能是在儲存運輸過程中保管不妥,遭遇損壞,這會影響質量。好的紫菜密度大,因此不要挑選一捏就散的紫菜。
3、注意陳紫菜,現在市場上有一些不法商販將隔年陳紫菜用食用油涂抹后冒充新紫菜銷售,可用手絹紙擦上去,紙上就會有油跡,且陳紫菜無香味,入口有一股海腥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