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淵不出面,上面空著一把椅子,李世民以太子的身份在下面和大臣討論問題,萬一再有幾個偏執(zhí)狂抓著一個小事情質(zhì)問李世民,那將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尉遲敬德不可能一直披甲執(zhí)矛守在大殿上吧。李世民被被一群大臣圍在中間,一群人口沫橫飛指責李世民,這個畫面想起來都不嚴肅,李世民不能讓這種有損于自己形象和地位的情況出現(xiàn)。
如果說玄武門兵變讓李淵難堪,李淵也就默認了,而后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更讓他難堪。李世民的部下居然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全部殺害。太子李建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齊王李元吉兒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子女無一逃命。
從李世民的角度看,他雖然大權(quán)在握,但畢竟不是皇帝。一方面李淵身體尚可,再做十年八年皇帝沒問題,對于通過政變上位的李世民,他等不及,因為時間拉的越長,變數(shù)越大,李世民的目標不只是太子。另一方面李淵出于個人安危及唐朝延續(xù)的角度,承認了李世民政變合法性。但父子之間矛盾其實已經(jīng)無法調(diào)和,今天服輸?shù)睦顪Y,明天難保他不會反復,他畢竟是開國皇帝,還有很多資源。
建立唐帝國之后,李淵在立儲問題上,在長子建成與次子世民之間不斷搖擺。但與其他皇帝不同,像漢武帝、唐熙之類,很忌憚兒子掌握大權(quán),基本上是誰掌權(quán)、他就削誰。而李淵呢,坐視兩個兒子爭來斗去,任由他們你死我活。這皇帝當?shù)?,基本上是“無為而治”,包括對兒子的態(tài)度。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