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東漢時的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先后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董卓,一個因一道圣旨改變了其命運的人,在坐擁西涼鐵騎20余萬,謀士良將盡有,可是卻在歷史的大浪中被迅速拍倒,總結一下無非就是三個原因:
一、廢立皇帝,獨攬大權。
董卓在進京之后,幫助皇室鏟除“十常侍”,但是其并沒有讓自己變成漢室的功臣,而是在獨攬大權的時候,廢掉漢少帝,擁立漢獻帝,并殺死漢少帝和何太后。此事,也引起了不少朝中大臣的不滿,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反對的丁原和袁紹,一死一出走。再者即使他擁立漢獻帝為帝,他每次下旨時,都是自己去表達,這一點跟曹操的借漢獻帝之嘴表達就相差太遠了。
二、亂提拔人,失去掌控地區(qū)。
雖然董卓在除掉“十常侍”還是何進余黨,但是大量的空缺位置,使得董卓認為能夠招攬一批能為自己效勞的人士,但是卻聽信周毖、伍瓊的建議,人用了一批名士,但卻無人為其效力,最終將二人殺死,但是為時已晚。這批名士便是:韓馥(冀州牧)、劉岱(兗州刺史)、孔伷(豫州刺史)、張邈(陳留太守)、張諮(南陽太守)、曹操(驍騎校尉)、袁術(張諮死后封南陽太守)、袁紹(渤海太守),你會發(fā)現這些人全部都是十八路諸侯的主力啊!
三、西涼根基不穩(wěn),無后續(xù)輸出。
西涼本身就是貧瘠之地,而且又與外族接壤,雖然利于建立騎兵,但是經濟上卻與關內相差甚遠啊!并且西涼人口本身就少,常年的征戰(zhàn),導致軍隊的數量與關內的諸侯相比就差太多了。再者說:西涼的馬騰和韓遂降服于董卓,但是等到董卓真正的出走西涼,后續(xù)的兵力與物資,馬騰和韓遂再無支持,導致董卓只能在關內折騰。
綜上總結,可以看出,董卓手里牌再好,但沒有把目光放遠,更是在自己的揮霍之下被歷史淘汰啊!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