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漢室不但沒有什么瓜葛,相反,劉備恰恰是漢室滅亡的助推器。首先,中山靖王劉勝已經(jīng)被貶為庶民,不具備皇室血統(tǒng),且劉勝多淫,子女數(shù)百人,后代更是不計其數(shù),很難考證出具體的血緣,所以劉備自稱劉勝后代這是很難鑒別清楚的。匡扶漢室只是劉備的政治口號而已,漢獻帝衣帶詔事件也涉及和授權給劉備,允許其反曹。與其說劉備輔助漢室,更不如說是劉備打著扶助漢室的旗號反曹罷了。
荀彧輔佐曹操也是為了興復漢室,曹操開始并沒有想簒汗并且一輩子也沒篡漢。以當時天下志大的英雄也就是曹操配得上荀彧的才能。劉備所謂根正苗紅完全是宋朝之后的演義,劉備是不是姓劉都有待考究。因此劉備完全不能代表漢室,當時能代表漢室是就是漢獻帝劉協(xié),皇帝也是曹操救下的保全的。所以但凡忠于漢室肯定要忠于皇帝,效力于曹操。
劉備早期的謀士主要是糜竺、簡雍、孫乾等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是寒門之士。算上后來的徐庶,雖有大才,卻也只是一個寒酸文人,無權無勢最終被劉備收于帳下。反觀曹操帳下的謀士,可謂是豪華陣容,主要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毛階、董昭等,這些人大多都出身名門,智謀也遠在糜竺、簡雍、孫乾之上。
荀彧終身為著扶漢的理想而努力,當他的理想與纂位的曹操發(fā)生原則性的沖突時,荀彧被逼死,而荀彧自從選擇了投靠曹操,就一直與曹操處于合伙人的地位,曹操在外征戰(zhàn),荀彧居中調停,一個主外,一個主內,荀彧從未想過背叛曹操,也沒有想過離開漢獻帝,更不可能投靠那個”興復漢室“的劉備?;实凼欠饨ㄉ鐣木裰е?,皇帝在哪,哪里就是朝廷,皇帝尚在,朝代尚在,漢獻帝自從公元196年曹操迎天子于洛陽之后,一直都在荀彧的輔佐之下,荀彧既然要扶漢,當然不會離開漢獻帝,而去投靠一個僅僅靠旗號來興漢的劉備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