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漢使酈食其已經(jīng)說服齊國作漢的屬國后,悍然發(fā)兵,襲擊了齊國,待到韓信平定齊地,時為漢王的劉邦立韓信為齊王。
與此同時,項羽也派去韓信的老鄉(xiāng)武涉拉攏韓信,結(jié)果遭到韓信義無反顧的拒絕。為什么韓信會決絕地拒絕項羽呢?是因為韓信對劉邦忠心耿耿嗎?
并不是的。韓信之所以拒絕了項羽,是因為項羽侮辱了韓信。
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于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的使者武涉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跟韓信講,你韓信和項羽有交情。
韓信和項羽有過什么交情呢?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p>
這便是武涉口中的韓信與項羽有交情。
項羽給韓信的職位,不過是執(zhí)戟郎中,既沒有上陣殺敵立功步步晉升的機會,韓信主動多次地獻計,也從來就沒有被采納過。
這算什么有交情呀?這分明是人才被浪費被擱置的痛苦回憶嘛。
武涉又說,如果韓信執(zhí)意要跟劉邦穿一條褲子,和西楚霸王做對,是不聰明的行為。
怎么就不聰明了呢?
韓信在項羽麾下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重用,但到劉邦的帳下則平步青云,平生才華得以施展。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p>
拋開韓信的能力不講,韓信之所以能在漢營屢建奇功,就是因為漢王劉邦的重用啊。如果劉邦像項羽那樣粗暴地對待韓信,韓信還怎么可能立下不二戰(zhàn)功,還怎么可能有機會見到項羽的使者?
從過往的人生經(jīng)驗來看,如果都是打工的話,給劉邦打工就是比給項羽打工要好呀,這是非常正確而聰明的選擇,你武涉竟然說韓信不聰明。
對比起來,漢使隨何是如何說服九江王英布背楚投漢的。
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fā)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shù)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史記·黥布列傳》
在剖析了英布坐山觀虎斗的心理后,隨何告訴英布,漢王劉邦并不指望英布和項羽硬磕,只是希望英布能牽制一下項羽,然后漢就能趁機滅掉項羽的西楚,到那時,漢王劉邦必將給英布更廣的封地。
這是完全站在英布的角度去著想啊。
而武涉呢?武涉一句實在嗑都嘮不出來,說什么三分天下,具體怎么個分法,承認誰為共主,韓信將擁有哪些封地,武涉是一句話都沒說出來啊。
空口白話的,加上韓信對項羽的了解,知道項羽是小氣之人,如果必須在項羽和劉邦之間做一個選擇,韓信必然會選擇劉邦,而不是項羽呀,所以韓信必然會拒絕項羽。
另一方面,當時的韓信已經(jīng)是齊王了,項羽派去的使者只是韓信的老鄉(xiāng)而已,沒什么職級,而劉邦派去主持韓信封王儀式的,是劉邦最信賴的謀臣在漢營地位極其特殊的相門之后張良:
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p>
是項羽更重視韓信,還是劉邦更重視韓信,韓信看不出來嗎?此等情況下,韓信憑什么要投靠項羽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