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通過一生努力,從一介商人成功逆襲為秦國重臣,不僅有功于秦國,更有功于秦始皇父子。然而,自秦始皇九年(前238年)“蘄年宮之變”后,呂不韋的處境卻急轉(zhuǎn)直下,最終因為秦始皇一封短短的書信,最終飲鴆自盡。那么,呂不韋為何因為一封短短三十字的信,就甘愿赴死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呂不韋雖有功于秦始皇父子,但決定其命運的隱患已經(jīng)埋下
呂不韋本為商人出身,后于邯鄲見秦公子異人“奇貨可居”,遂傾盡所有將異人扶上國君之位,而作為自己投資的回報,呂不韋先于秦莊襄王即位后被任命為丞相,封為文信侯,后于秦始皇即位后被尊為相邦,稱為“仲父”,地位一時無兩。
對于曾在邯鄲為質(zhì)的異人來說,秦國的王位本與其無緣,正是在呂不韋的幫助之下,這才得以回國順利即位,而如果不是呂不韋成功將異人扶上王位,那么秦始皇也根本不會有成為秦王的那一天。因此,作為輔佐了秦莊襄王和秦始皇兩任秦始皇的重臣,呂不韋即使無功于秦國,也絕對有功于秦始皇父子。
秦始皇即位之初,由于年僅12歲,因此朝政幾乎全部掌握在呂不韋手中,而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又原本是呂不韋府上的姬妾。因此,在秦始皇即位最初的幾年,呂不韋不僅大權(quán)在握,而且長期霍亂宮闈,與趙姬時常私通。
后隨著秦始皇的逐漸長大,呂不韋害怕自己與太后趙姬之間事發(fā),這才費盡心思的將嫪毐引薦給趙姬,從而使得自己趁機脫身。嫪毐入宮之后,憑借著“極為出色的本錢”,很快便得到了趙姬的寵愛,而呂不韋則趁機抽身而退。
此后,嫪毐憑借著趙姬的寵信,開始逐步將觸手從后宮伸向朝堂,趙姬以太后寢宮風(fēng)水不好為由,與嫪毐搬至秦國舊都雍城居住。此后,嫪毐以雍城為據(jù)點,勢力迅速擴大,不僅被封為長信侯,獲封大片封地,而且宮中大小事務(wù)完全取決于他,其家中的童仆賓客更是多至數(shù)千人,就連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多達一千余人。
此時,呂不韋雖然已經(jīng)成功從后宮抽身而退,但隨著嫪毐的權(quán)勢高漲和日漸囂張,作為引薦人的呂不韋,其實已經(jīng)相當于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更何況,他與趙姬那一段丑聞,又豈能真的瞞天過海。
秦始皇親政“蘄年宮之變”爆發(fā),呂不韋此后處境日漸尷尬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極為囂張的嫪毐在一次與大臣的酒宴上,想著自己與趙姬的關(guān)系,嫪毐竟然以秦始皇“假父”自居,并將該大臣訓(xùn)斥了一頓,結(jié)果卻被此人直接在秦始皇面前告發(fā),不僅說嫪毐并非宦官,且表示嫪毐與趙太后生有兩個兒子。
此時的秦始皇已經(jīng)21歲,聞聽此事之后大怒,立即命人徹查此事,嫪毐得知消息后,則準備拼死一搏發(fā)動叛亂。秦始皇知道此時的嫪毐已經(jīng)不可小覷,也生怕對方狗急跳墻,于是便宣布將在嫪毐和趙姬居住的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此舉果然迷惑了嫪毐,嫪毐以為自己的罪行尚未暴露,再加上叛亂需要時間準備,于是便將叛亂的時間選定在了秦始皇舉行冠禮之時。
由于秦始皇早已暗中布置妥當,因此嫪毐的叛亂并未掀起什么大的波瀾便被迅速撲滅了,嫪毐最終被處以車裂,并曝尸示眾、夷滅三族,嫪毐與趙姬所生的兩個孩子也被處死,趙姬則被囚禁于雍城。
“蘄年宮之變”爆發(fā)之后,秦始皇本想趁機處死呂不韋,奈何大量賓客辯士為其說情,再加上呂不韋的確于秦國有功,于是最終只是罷免了他的相位,并在將趙姬接回咸陽后,將其遣出京城,令其前往河南的封地。
在此時的呂不韋看來,自己雖然已被罷免,但也算是有驚無險,畢竟霍亂宮闈這種罪行,不被處死已經(jīng)算是極為幸運了。而且,憑借著自己的功績和多年來培植的勢力,將來未必便沒有東山再起之日,而山東列國更是認為呂不韋只是因為舉薦嫪毐而獲罪,因此拜訪呂不韋的使者仍然絡(luò)繹不絕,而呂不韋也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
只是,呂不韋怎么也沒有想到,他雖然憑借多年培植的勢力以及積攢的功勞,成功保住了性命,但同樣由于這股龐大的勢力,讓秦始皇對其產(chǎn)生了更濃的殺意,畢竟對于秦始皇這樣強勢的君王來講,是絕不允許呂不韋這樣的權(quán)臣存在的。
一封信抹殺呂不韋功績,自盡已是最好的選擇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時的秦始皇想要親政掌權(quán),就必須清除呂不韋對朝廷的影響,曾經(jīng)大權(quán)在握的呂不韋,無疑已經(jīng)成為了秦始皇掌權(quán)的絆腳石。如今,呂不韋雖然被罷官免職,但卻依然門庭若市,這豈能不讓秦始皇忌憚?
事實上,此時秦始皇要殺呂不韋,與其霍亂宮闈和引薦嫪毐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已經(jīng)變成了呂不韋對秦始皇權(quán)力的威脅。不過,呂不韋畢竟有功于秦國,有功于秦始皇父子,因此要殺呂不韋,還需要一個能夠堵住天下人之口的理由。
于是,秦始皇的一紙書信便從咸陽宮送到了呂不韋手中,信中寫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是說,你呂不韋對秦國有什么功勞?可以讓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國有什么血緣關(guān)系?竟然敢號稱仲父。并命令其與家屬遷居蜀地。
這封信看似只是對呂不韋行事作風(fēng)的指責(zé),但卻堪稱殺人誅心。秦始皇寥寥數(shù)語,便等于將呂不韋對于秦國、對于秦始皇父子的功勞抹殺的干干凈凈,潛在臺詞就是,你不要再想著憑借曾經(jīng)的功績便能夠安身立命了。
毫無疑問,呂不韋極為聰明,看到這封信之后,他便明白了自己已經(jīng)難逃此劫,此時的他除了一死之外,已經(jīng)別無他途可走。呂不韋很清楚,秦始皇此時不殺自己,除了自己的功勞之外,更是源于自己還沒有足以致死的罪名,但同時也是給他一個保全家人,保全自己聲譽的機會,如果真要讓秦始皇狠下手來殺人,那么恐怕就不是他呂不韋一條命了。
=
既然已無其他路可走,呂不韋便也只能飲鴆自盡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呂不韋死后,秦始皇未再追究其任何責(zé)任,不但沒有為難其家人和族人,甚至連已經(jīng)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準許回到京城。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