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之后,不知所終。我個人認為,朱允炆應該是被朱棣殺掉或者逼死了,有這么幾個理由。
首先,朱允炆身為皇帝,他是怎么輕易從朱棣軍隊的重重包圍之下,輕易地逃出去的呢?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以他的身份,這件事很難辦到。
其次,朱棣表面上宣布朱允炆已經(jīng)死了,可實際上卻暗地里假模假樣地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這不是欲蓋彌彰么?
再者,朱允炆必須死,朱棣才能合法繼位。
但是朱棣如果留下個逼死前任皇帝兼侄子的罪名,他的名聲也不好聽,所以故意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最后,尋找朱允炆這種事,那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怎么可能透露出來,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還不是為了抹殺朱棣逼殺朱允炆的事實嘛!
當然了,沒有任何人,可以有證據(jù),直接或者間接地證明,朱允炆當時是否還活著。所有所謂的證據(jù),全部都是謠傳而已。
除了朱允炆本人以外,朱允炆還有倆兒子,分別是長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這倆孩子都是馬皇后所生,那么朱棣是怎么對待這倆孩子的呢?
一、朱文奎不知所終,朱文圭被囚禁了55年。
朱文奎是朱允炆的嫡長子,早在建文元年,就被立為太子,那就是將來大明王朝的繼位人。如果朱允炆遇到了不測,那么大明王朝正統(tǒng)接班人,應該就是這位朱文奎。
可你說巧不巧,朱允炆消失不見的同時,太子朱文奎也不見了。真是見了鬼了,朱文奎當時只有7歲大,很顯然是沒有自主能力的。
因此朱文奎的下落,肯定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操控。不少人說,朱文奎和朱允炆一同,都死在了大火之中,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
惠帝二子。俱馬后生。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明史》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朱文奎是大明朝的太子,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就算削藩的朱允炆是“無道昏君”,但是不影響朱文奎的地位。
所以說如果朱文奎還活著,那么朱棣想要繼位,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朱文奎必須要跟朱允炆一起消失不見,這么一來大明朝后繼無人,朱棣只好勉為其難地登上皇位了。所以朱文奎被朱棣殺害的幾率也比較大。
朱允炆還有個兒子叫朱文圭,當時只有2歲大,朱棣并沒有殺掉他,而是將他關(guān)在了鳳陽,這一關(guān)就是55年,出來的時候,朱文圭連牛馬都不認識。
二、朱棣為何放過朱文圭?還真不如殺了他。
大膽猜想,朱允炆和朱文奎已經(jīng)被朱棣給宰掉了,這個時候,朱棣故意制造出一種假象,好像朱允炆和朱文奎是意外去世的,這么做似乎就能把自己給撇清關(guān)系了。
其實這玩意兒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呆子都知道,朱允炆和朱文奎的下場是誰造成的。你朱棣要是好好在燕國待著,人家朱允炆一大家子日子不要太好過哦。
不過歷史上的帝王們,都想要追求一個名正言順,哪怕是誰都看得出是假的,他們也要這么做,因為這么做了,就可以方便他們篡改歷史。
你比如說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在史料中認為他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求自保才這么做的。其實這件事如果謀劃時間不長的話,根本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又要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又要控制住李淵,沒有謀劃怎么辦成這么多大事?
可是李世民這么一搞以后,殺兄逼父,反倒是把自己變成了無辜的受害者,他是逼不得已才勉為其難地坐上皇位的。
朱棣放過朱文圭,其實也就是為殺掉朱允炆和朱文奎的事實,找一個掩蓋的辦法。
你們看,他家的二小子我可是沒下黑手,這就可以間接地說明,我朱棣沒有謀害朱允炆和朱文奎,是他們自己不小心把自己給燒死的。
那么朱文圭是什么個情況呢?朱文圭2歲大就被朱棣送到了鳳陽看管。他在這里呆了55年時間,朱棣的孫子朱瞻基都掛了,朱文圭還沒出來。
這哥們在鳳陽啥都沒學會,估計連說話認字的技能都沒有,因此55年后被放出來的時候,朱文圭完全不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
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明史》
朱棣厲害啊,這么做就可以讓朱文圭對他的江山失去威脅。一個連說話認字都吃力的人,又有誰愿意擁護他來奪取皇位呢?
三、明英宗朱祁鎮(zhèn)將朱文圭給放了出來。
朱棣的曾孫明英宗朱祁鎮(zhèn),這是一個傳奇皇帝。因為他被瓦剌人抓走了1年多時間,隨后又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幽禁了7年的時間。
8年以后,朱祁鎮(zhèn)發(fā)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取了皇位。他一想到自己被幽禁的日子,就感到十分傷心,感同身受之下,他想起了當年被朱棣幽禁在鳳陽的朱文圭。
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贝髮W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遂請于太后,命內(nèi)臣牛玉往出之。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給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明史》
朱文圭此時已經(jīng)被幽禁了55年,什么都不會,也不可能對大明王朝產(chǎn)生任何威脅了。于是朱祁鎮(zhèn)便將朱文圭給放了出來。
丙辰,釋建文君子孫,安置鳳陽。敕太監(jiān)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親,雖在不原亦令得所。---《明實錄》
出來以后的朱文圭,已經(jīng)是個57歲的老者了。他早就適應了被幽禁的生活,所以出來以后,壓根就不適應,所以沒多久就去世了。
總結(jié):朱文圭這一脈有沒有后人呢?
從史料中看得出,明朝的皇帝并沒有干涉朱文圭的婚配問題。但是,誰家的女兒愿意嫁給朱文圭這個建庶人呢?
嫁給朱文圭,也就約等于繼續(xù)被囚禁。對于未來可以說是生死未卜的狀態(tài),除非窮到要賣女兒的地步,否則誰也不會輕易把女兒嫁給朱文圭。
此外朱文圭作為皇室血脈,也不可能隨便娶個落魄女子做媳婦兒,這也是不被允許的。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朱文圭應該是沒有后代活下來的。
這也是比較好的結(jié)果了,要是真的生了孩子,那這個孩子的一生也好不到哪兒去。畢竟父親已經(jīng)被囚禁了這么久,孩子作為未來的希望,自然也不可能被明朝皇帝忽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