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xué)》《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睹献印饭财咂涗浟嗣献优c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xué)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三十一章的主旨,和二十九章相仿佛,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三十一節(jié)
【原文】
曾子居武城1,有越寇2。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笨芡耍瑒t曰:“修我墻屋,我將反?!?/p>
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3于不可?!鄙颡q行4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猶有負芻5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弊铀?居于衛(wèi),有齊寇?;蛟唬骸翱苤?,盍去諸?”子思曰:“如去,君誰與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p>
【譯文】
曾子住在武城時,越國軍隊來侵犯。有人便說:“敵寇要來了,何不離開這里呢?”曾子說:“〔好吧,但是〕不要讓別人借住在我這里,破壞那些樹木?!睌晨芡肆耍颖阏f:“把我的墻屋修理修理吧,我要回來了?!?/p>
敵寇退了,曾子也回來了。他旁邊的人說:“武城軍民對您是這樣地忠誠恭敬,敵人來了,便早早地走開,給百姓做了個壞榜樣;敵寇退了,馬上回來,這恐怕不可以吧?”沈猶行說:“這個不是你們所曉得的。從前先生住在我那里,有個名叫負芻的來搗亂,跟隨先生的七十個人也都早早地走開了?!弊铀甲≡谛l(wèi)國,齊國軍隊來侵犯。有人說:“敵人來了,何不走開呢?”子思說:“如果連我都走開了,君主和誰來守城呢?”孟子說:“曾子、子思其實殊途同歸。曾子是老師,是前輩;子思是臣子,是小官。曾子、子思如果互換位置,他們也會像對方那樣做的?!?/p>
【注釋】
(1)武城:地名,在今山東費縣西南。
(2)有越寇:越滅吳后,與魯交界。
(3)殆:近。
(4)沈猶行:曾子弟子。
(5)負芻:人名;芻,音chú。東漢趙岐說負芻是人名。朱熹《孟子集注》說:“時有負芻者作亂?!庇械淖⒈颈憷斫庵祆渲鲝埵潜巢莸娜?負芻者)作亂。其實朱熹之說也可理解為名叫“負芻”的人作亂?!墩撜Z·先進》:“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幸短命死矣?!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版匀擞嘘皞}者沮君?!碑?dāng)時名叫“負芻”的人很多,曹國、魏國、楚國都有。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6)子思: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中庸》是子思所作。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