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大哥劉縯,在歷史上有多能干?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劉秀當上皇帝的經(jīng)歷,千萬不要上評書、演義、小說的當。
評書、演義、小說一類產(chǎn)生于民間老百姓的戲說作品,往往混雜有濃重的封建糟粕思想。
比如張少佐和田連元的評書《東漢演義》,就把劉秀說成是漢平帝和王皇后的遺腹子了,說是竇融丞相偷龍轉(zhuǎn)鳳,救出了皇宮,長大后走潼關、走南陽,收集了“云臺二十八將”,走上了復國之路……
連麗如《東漢演義》版本要好一些,但也說成了是漢平帝的義子。
評書、演義為什么要這么編排?
就是要反映“皇權(quán)天授”的封建糟粕思想。
其實,這些東西是根本經(jīng)不起考究的。
比如說,王莽的女兒王嬿(評書里說成是王鳳英)是嫁給了漢平帝,但兩人成婚時,年紀都很小——漢平帝死時,只有14歲;而王嬿也才僅僅9歲。
而且,漢平帝死的時候,生活在民間的劉秀已經(jīng)11歲了!
顯而易見,9歲的王嬿是生不出11歲的劉秀的。
還有,歷史上的竇融,年齡不過比劉秀大10歲而已,也是不可能收留出生剛滿月的劉秀為兒子的。
事實上,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假,他出自漢景帝一脈。但據(jù)《漢書?平帝紀》載,“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王之后,漢元至今十有余萬人”,即王莽時期,劉姓的宗室子孫實際上已過十有余萬人,而那時的全國人口才6000萬,不難看出,到了劉秀這一輩,已經(jīng)完全淪落成平民了。
事實也是如此。劉秀的哥哥劉縯性情豪邁,無心經(jīng)營家產(chǎn),早早變賣田宅,傾身結(jié)交天下英雄俊杰,到外面混黑社會去了。劉秀年紀小,沒有出去混,由叔父劉良帶著,成了一個憨厚的農(nóng)夫。
既是平民,那么,劉秀兄弟是怎么走上了逆襲之路的呢?
話說,王莽篡逆,劉氏宗室里的許多人,特別是年青人,都跳了起來,積極謀劃光復漢室大業(yè)。
劉縯作為一個黑社會頭目,反應尤其強烈,一下子就在家鄉(xiāng)舂陵發(fā)動起七八千子弟起義,自稱“柱天都部”,派人去與同期起義的綠林軍中的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聯(lián)絡,相約一起西擊長安,向王莽政權(quán)發(fā)難。
劉縯的倡議最先得到了下江兵首領王常的響應,各軍匯聚在一起,冠以“漢軍”之名,一下子攻陷了宛城,揚名立萬,每天都有百姓絡繹不絕地前來報名參軍。
為了順應天意民心,把天下的義軍統(tǒng)一起來,漢軍諸將一致要求從劉姓宗室中選出一個人當皇帝以從人望。
南陽郡豪杰與下江兵的王常等人是主張立劉縯的,但新市、平林兵起兵更早,而且,他們當中有一個人,按照封建禮制細算起來,比劉縯更有理由登帝位。
當年的長沙王劉發(fā)一共生有十六個兒子,其中的第十三子劉買,封舂陵侯,這個劉買就是劉玄和劉縯共同的曾太祖父,劉玄的曾祖父是劉買的嫡出長子,屬于大宗,繼承了舂陵侯的爵位。而劉縯的曾祖父卻是劉買的庶出小兒子,屬于小宗,只封了個郁林太守。
所以,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漢軍在淯水設置壇場,劉玄即皇帝位,劉縯只當了一個大司徒。
劉縯此人,做事咋咋呼呼,明明自己上頭還壓著一個老大,他還以帶頭大哥的身份自居,處處耍大牌,不拿堂哥劉玄當人看。
劉縯的手下也投其所好,拼命抬舉。
這么一來,劉縯喧賓奪主,風頭蓋過了劉玄,劉玄當然不能坐視了。
劉玄設了一場鴻門宴,當場就把劉縯給辦了。
劉秀是跟著大哥劉縯一同起兵的,并且在攻宛城、戰(zhàn)昆陽中都有杰出表現(xiàn),劉玄為什么卻放了他一馬呢?
原因是劉秀善于韜光養(yǎng)晦。
劉秀的性格與大哥劉縯有很大的不同,他“性勤于稼穡”, 沉默寡言,貞靜自處,喜歡侍弄莊稼,是種田的一把好手。
劉縯往日常常取笑劉秀是高祖劉邦胞兄劉喜一類的人,而將自己比成了漢高祖。
劉玄就是被劉秀沉默、老實、低調(diào)的表象給騙過了。
且看,聽說大哥被殺,劉秀沒有憤怒,更沒有叫罵,而是誠惶誠恐地入朝向劉玄請罪,甚至不愿為大哥服喪,飲食言談歡笑如平常。
對于劉秀這一隱忍表現(xiàn),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忍不住贊道:“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
劉秀成功地迷惑了劉玄后,不久,借出使河北之機,在河北白手起家,一點點把事業(yè)做強做大,終于中興漢室,成為了一個“允冠百王”之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