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請名將吃飯卻不給筷子,背后是何含義?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歷史上著名的將領(lǐng),不勝枚舉。但要是提到漢朝的著名武將,周亞夫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他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所做的功績,更多的還是關(guān)于他的死因。
公元143年前的一天,漢景帝劉啟在此大設(shè)佳宴,準(zhǔn)備了香氣撲鼻的牛肉,還有珍藏多年的老酒,打算在此宴請一位貴客。究竟是誰值得皇帝如此厚愛?他就是周亞夫。
在這場宴會里,歌舞升平,氣氛祥和,但今日不同與往日之處是,年僅14歲的太子劉徹也在場。等到景帝開宴的指示下了之后,周亞夫這才發(fā)現(xiàn),擺在自己面前的肉還是一大塊,沒有被切過,而且唯獨(dú)自己沒有筷子。
于是,他回頭看了一眼負(fù)責(zé)酒席的官員,神色里透露出一絲不悅,并向他們索要筷子。這時,景帝卻冷冷地笑著說道:“此不足君所為乎?”這句話當(dāng)中自然流露出對他的不滿。
而周亞夫聽完以后,也不明所以,為何自己索要筷子竟然會招來皇帝的嘲諷,宴席上的太子看著這位老將,他也不明白父親為何會這樣做。
略有怨憤和惶恐的周亞夫,只好向皇帝行禮,并摘掉帽子,告罪后轉(zhuǎn)身離開。此時的景帝更是憤憤不平,斥責(zé)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周亞夫身出名門,祖上也曾為朝廷效力,他精通陣法,深諳用兵之道,身上有其祖父周勃的影子。公元前174時,他曾駐軍細(xì)柳,也就是今天咸陽的西南邊,奉命抵御匈奴。漢文帝劉恒還曾親自來視察,犒勞他。
他身穿戎裝,并且以軍中之禮參拜文帝,讓他大為感動,出了轅門后,群臣都感到驚奇。文帝卻說道:“嗟乎,此真將軍也?!痹谂R終時,他還叮囑兒子,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假如天下到了危急存亡時候,讓他帶兵作戰(zhàn)。
為了消除諸侯王勢力所帶來的威脅,漢景帝采用了大臣的意見,著手削減封地,卻引來了7個國家的共同犯亂,一時間天下大亂。
此時,周亞夫臨危受命,憑借自己太尉的身份前去帶兵平叛,胸有成竹的他先吸引力這股叛軍的主力,自己則繞到了他們身后,將他們運(yùn)糧的道路給遏制了下來。這樣一來,七國自然不敵,周亞夫從而大獲全勝。
在平叛了這件大事后,景帝十分高興,任命他做了宰相一職。而身為宰相的周亞夫統(tǒng)領(lǐng)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由于久居軍門,性格孤傲又有些直爽的他,又豈能不同君王發(fā)生意見上的沖突?
在朝廷,景帝的多條意見都和周亞夫起了分歧,總之,皇帝想做什么,周亞夫大多數(shù)都會駁斥。隨著日子一長,君臣之間就有了隔閡,此時,周亞夫又告病不去上朝,而景帝卻認(rèn)為這是個好機(jī)會,打算罷免這個屢次頂撞自己的宰相。
但是他仍然對周亞夫不放心,害怕罷免后他會有異心,于是設(shè)下一個酒宴,打算試探他一下,誰承想性格直爽的周亞夫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徹底讓皇帝對他起了殺心。
景帝原本是想讓他知道,沒有筷子就是表達(dá)他想吃肉沒有自己是不行的,也就是間接地告訴他“我才是這個國家的天子,你的一切要受我節(jié)制”。但無奈周亞夫不懂這個意思,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當(dāng)周亞夫兒子為他買了500套陪葬用的鎧甲,景帝便借此發(fā)難,讓人將他下獄。面對獄卒的審問,周亞夫始終一言不發(fā),沉默以對。而獄卒們最后得出了“縱使在人間無反心,死后在地下也會謀反”依據(jù),這讓他百口莫辯,以絕食來抗?fàn)?,最終吐血而亡。
面對他的死,司馬遷曾經(jīng)在《史記》里面評價道:“足己不學(xué),守節(jié)不遜?!币粋€人無論何時都要樹立終身學(xué)習(xí)的觀念,身為太尉的他雖然擅長治理軍隊,卻不懂得如何處理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最終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好的結(jié)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