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知秀網(wǎng)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世民傳位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最后為什么選擇了李治而非李恪呢?李恪哪里差了?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殺兄弒弟,奪得了皇位,雖然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做的倒是有聲有色,但等到他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也是費盡周折。
或許是命運的輪回吧,太子李承乾竟然也學(xué)著他父親造反奪位,總之,在唐初圍繞著皇位的爭奪,時常會掀起一場腥風(fēng)血雨。
本來李世民早早地就確定了接班人,并且一直用心培養(yǎng),他就是嫡長子李承乾。
惋惜這小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越長越偏,不僅身體有了殘疾,心態(tài)變化也很大,不再是小時候那個聰明伶俐的小孩,而是開始胡作非為,甚至爭風(fēng)吃醋。
選擇造反的他,卻以失敗告終,徹底失去了希望。
太子被廢后,其實最有希望的是李泰,他也是極受寵愛,李世民對他是一味地縱容姑息,這也是太子李承乾選擇鋌而走險的原因之一。
惋惜李泰可能也被寵壞了,竟然大言不慚,對李世民承諾,如果自己做了皇帝,百年之后定然殺子傳弟??雌饋頉]有問題,可仔細一想誰都不是白癡,怎么可能呢?
而李世民為了能夠同時保住李治、李承乾、李泰三個人的性命,防止兄弟相殘,是不可能選擇李泰的。
那么,太子被廢后,為什么李世民最終選擇了李治而非李恪呢?
一、我們看一下出身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有三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這哥仨屬于嫡出。而李恪其母楊妃乃是隋煬帝之女,前朝皇室在唐代可不吃香,而且還是個極大的劣勢。
二、李世民態(tài)度
李治自長孫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親自撫養(yǎng),這在歷史上可不多見。而李恪早早的去了封地,卻也是位置偏僻之處,可以說在眾多兒子當中,他的待遇是最差的啦。雖然都是自己的兒子,但相比之下,到底對誰好一目了然了。
李恪
三、朝中勢力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更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朝中影響頗深,這一點吳王李恪相對就要差些。雖然立太子這種事不是長孫無忌說了算的,但免不了會左右太宗的想法。
作為皇帝的李治,雖跟他父親有差距,卻也開創(chuàng)了永徽之治,而且他在位時期,唐代的疆域空前擴大。但他讓人詬病的是導(dǎo)致武則天專權(quán),把李家江山弄丟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