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娘家是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是正月初二;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jīng)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擴展資料: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zhuǎn)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請,中午聚餐,日落前回為宜。(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所以歸寧宴畢,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北部習俗,女方于訂婚日宴客;南部習俗,女方于歸寧日宴客。
本文由網(wǎng)絡(luò)整理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