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83個王朝,500多位帝王平均壽命39歲!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壽高89歲——皇帝中排名第一!
乾隆風流成性,為何還能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你覺得奇怪嗎,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為什么這么說,原因有三,且聽我道來:
1. 風流≠縱欲
“風流而不下流,好色而不淫蕩”這句話是形容人有魅力,異性緣很好,但語言和行動上卻并不粗俗魯莽,對異性表現(xiàn)得矜持有度。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真名士自風流”、“黛玉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從這些古今名言名句,我們可以了解,所謂的風流,并不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貪淫好色的意思。風流人物是指儒雅灑脫,文采風流之人。
乾隆皇帝一生確實留下了48000多首詩,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接近全唐詩52000首的總數(shù)。
乾隆帝本人雖然沒有驚世駭俗的文學才華,但是他的頭腦組織起語言來確實極其敏捷。寫詩時文思泉涌,提筆張嘴就來。
在這四萬多首詩中,有那么一百多首確實堪稱佳作!乾隆這一百多首詩,一反他過去粗制濫造的特點,寫得纏綿悱惻,扣人心弦,感人至深。而且主題只有一個:悼念他的原配妻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現(xiàn)代人可能從影視、野史中聽說了不少“乾隆爺下江南的風流逸事”,卻不知38歲的乾隆皇帝痛失賢后,悲痛之余,開始了長達一生的忘情追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每逢觸景生情想起孝賢純皇后,或者每逢皇后的祭日、生辰,都要寫詩悼念,每一首居然都是佳作!
在清代的紀實性文學作品中,讓我眼淚婆娑的只有兩份,一份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一份就是乾隆寫給孝賢純皇后的悼亡詩。謹黏貼一首供大家嘆賞:
《悼皇后》
鳳轉逍遙即殯宮,感憶時舊痛何窮。
一天月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
溫清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
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雖然說皇帝,后宮三千佳麗,肯定都好色??墒?,在清朝宮庭制度里有一條明文針對皇帝的規(guī)定“妃嬪們與皇帝同房后皆不可留宿”——這就很好地皇帝防止了過份貪淫縱欲。
2.乾隆養(yǎng)生十常法
現(xiàn)代社會,“忙”字常掛在嘴邊,我們總覺得壓力太大,身心俱疲,可是靜靜的想一想,我們再忙、再累、壓力再大,你能忙過執(zhí)政六十年的乾隆皇帝嗎?
乾隆十分注重科學養(yǎng)身,不迷信什么長生不老藥。他平時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堅持早起。乾隆早期好抽煙,煙癮很大,但在一次患咳后,在太醫(yī)的建議下把煙戒了,可見其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視。
乾隆還根據(jù)自身體會,總結了養(yǎng)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十常”為: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十常法”是實用的養(yǎng)生秘訣,又非常簡單易學,大家不妨多多練習。(注:“四勿”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還堅持習武、打獵、射箭,如此頻繁的體育運動也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乾隆平時喜歡游山玩水、寫詩作畫、練習書法,豐富的興趣愛好既陶冶了情操,又修身養(yǎng)性。所以說,要長壽,就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心態(tài)。
3. 遺傳
乾隆高壽89歲,在平均壽命39歲的皇帝中排名第一,為什么他會那么長壽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乾隆皇帝福厚命大遺傳了其母親的長壽基因。因為乾隆皇帝之前的五位清朝皇帝平均壽命才54歲,而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中,最長壽的也不過才60歲,可乾隆帝弘歷竟然活到了89歲。
長壽基因的強大之處,在于不只是長壽,還不生大病,真是一輩子健康到老。而這么強健的基因,來自他的娘——乾隆帝弘歷的生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鈕祜祿氏自己也非常長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太后之一。鈕祜祿氏身體強健,喜歡游玩,性格喜動,她跟隨乾隆皇帝四次南巡,還三游五臺山,三登泰山,她在去世前一年,以85歲的高齡,仍然跟著乾隆皇帝登上了泰山,步履穩(wěn)健,真是老而彌堅呀!
乾隆皇帝能文能武,是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喜歡四處巡游,掌權64年間,他每天都在處理奏章,日理萬機,卻幾乎看不到有疲倦的時候,當然,后宮之事他也沒閑著。但人家弘歷身體就是扛得住,就是沒問題!
有書云,乾隆皇帝是位開了悟的人。所以呢,他的智慧比較圓滿,做事面面俱到。乾隆皇帝曾親自撰寫《十全記》,并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樹碑于布達拉宮前,并以“十全老人”自稱。在封建帝王中,敢自詡“十全”者恐怕只有乾隆一人。乾隆福祿壽俱全,已經(jīng)達到了人生的“十全十美”。
乾隆皇帝不但文采好,而且他很重視養(yǎng)生,既愛鍛煉,又喜歡出外游玩,工作和消遣兩不耽誤,勞逸結合。他這些品質(zhì)和行為都是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的,君不見身體好才能“風流瀟灑”,愛護好自己,方能愛世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