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兩個機構讓人聞風喪膽,基本上沒有勇敢挑戰(zhàn)他們的權威,一個是錦衣衛(wèi),而另一個就是六扇門。二者還是有區(qū)別的。下面知秀網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1、機構不同。
六扇門明清時期代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錦衣衛(wèi)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wèi)司”,后改稱“親軍都尉府”,統(tǒng)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wèi)。
2、成立時間不同。
明朝萬歷年間,朝廷為了處理有關國家大事的案件,專門成立了一個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殺手于一體的秘密組織。因為這個組織的秘密性,又因為總部大殿是一個坐北朝南、東南西三面開門、每面兩扇門總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門”。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設置錦衣衛(wèi)。初始職能為三項:其一,守衛(wèi)值宿;其二,偵察與逮捕;其三,典詔獄。此三項職能在一段的時期內并未設立供其穩(wěn)定實施的制度。
3、工作內容不同。
“六扇門”通常只接手江湖幫派斗爭和久為官府通緝的要犯。
作為皇帝侍衛(wèi)的軍事機構,錦衣衛(wèi)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wèi)、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歷朝鮮戰(zhàn)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
4、責任不同
六扇門主要負責的是刑事案件,如果江湖出現了任何問題,他們要負主要責任,要將犯罪人員緝拿歸案,在犯罪人員抵抗時,他們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但一般原則上不傷及性命。對于朝廷官員,他們則沒有那么大權利了。
錦衣衛(wèi),原則上只要不對抗皇帝,在整個國家當中,沒有誰是不屬于他們的權利范圍之內的,監(jiān)視王公大臣,緝拿皇親國戚,只要膽敢反抗,格殺勿論,一旦被抓,所要面對的便是屈打成招。
拓展
六扇門這個名詞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并不是一個機構,只是朝廷辦事衙門的統(tǒng)稱,但官方和民間均已六扇門來作為這個機構的代稱。因為古代衙門一般都是三開門,每個門安著兩扇門,所以民間百姓便以“六扇門”來作為官府的代稱。六扇門起源比較早,早在唐太宗時期,六部剛剛成立,為了能夠清除隋末的殘余勢力,以及國家行政機構的穩(wěn)定,唐太宗指示刑部成立了六扇門這個秘密的組織,在后來,國家趨于穩(wěn)定之后,這個組織便被取消了。
明朝萬歷年,震驚朝野的三大案子發(fā)生了,為了徹查此案,萬歷皇帝命人成立一個秘密的偵查機構,屬刑部。因為此事關系重大,所以萬歷皇帝給他們開了許多后門,也就是給了他們許多特權。因這個組織的總部三面開門,每面兩扇門,一共六扇,所以這個機構的名字,因此也被稱為“六扇門”。在徹底查完了,三大案子之后。六扇門便專門接江湖上發(fā)生的大案、要案,或者緝拿長期被官府通緝的在逃犯人。
發(fā)表評論